逾七成人因社會事件影響心情 學者籲有心理創傷應求醫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1/13 19:46

最後更新: 2019/11/13 19:46

分享:

分享:

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社會事件至今已持續五個多月,一項調查指逾七成人心情因此受影響,當中三成選擇逃避觀看相關資訊、不足一成人會尋求專家協助。有心理學家指近期的求助有所增加;協會呼籲港人應主動尋求心理輔導,跳出心理幽谷。

災後心理輔導協會及香港心理學協會過去兩星期在非牟利機構和中學等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692名6歲至60歲的人,了解有否受事件影響心情和如何處理內心困擾。結果感困擾的73%人中,有38.8%人選擇少看相關新聞、7.9%人避談相關內容;只有0.4%人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表示,少看相關新聞和避談,屬最方便的「逃避」防衛機制。而近期求助由以往每周一宗,增至近期每約兩日有一宗。他舉例有僱員因睡眠質素差,未能專注工作;亦有中學生因與家人政見不同而爭吵,出現抑鬱徵狀包括欠缺動力、不情願上學等。

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指,少看相關新聞和避談,屬最方便的「逃避」防衛機制。(冼偉倫攝)

他強調心理創傷需透過心理治療處理,建議經歷創傷事件的人盡快做心理評估及治療。

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義務總幹事杜永政認同已出現心理危機,臨床所見出現睡眠困擾、社交問題、胃口差等問題,估計部分人已患創傷後遺症,若六個月內未有治療,很可能演變成慢性創傷後遺症。

杜永政建議市民透過眼動療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作自我急救。(冼偉倫攝)

眼動療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是指用兩隻手掌快速輪流拍打左、右大腿約3至5分鐘,邊深呼吸邊閉眼想着困擾的事情。他建議大眾空閒或睡前可透過此法自我急救,降低負面感覺及想法。

記者:王詠妍